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4章(2 / 2)

  薛衍最受不得平阳长公主的哭声。眼见阿娘如此,连生性刚强的阿耶也忍不住红了眼眶长吁短叹,只得笑言哄劝。

  好在薛衍生性活络,妙语连珠,嘴皮子磨了一下午终久哄得阿耶阿娘再次展颜。只是不论薛衍如何舌灿生花,两人仍旧不同意薛衍要让贤于弟弟的决定。

  事情一时间僵持住了,薛衍无法,只得暂且歇了说服平阳夫妇的心思。每日除上朝点卯处置汴州事务外,便是回到家里逗弄彘奴,偶尔则去兴庆宫给太上皇请安,或去立政殿探望魏皇后及太子青鸟。

  太子于永安六年四月份的时候行了加冠礼,如今正式入朝参政。所以每日同薛衍见面的次数便多了。又因接触朝政繁务聆听圣训的缘故,倒是比先前成熟多了。不过青鸟同之前相比,性格上倒是没有太大的变化——唯有身形变得更为圆润的。仍旧是不爱读书不爱习学喜好口腹之欲,甚至在宫中还着实挑选了几个厨子,就为了按照自己的奇思妙想去做吃食,颇有些创新美食家的做派。这点倒是同薛衍越来越有共同之处。两人见面后也越发有的聊。其谈话内容大多是深夜美食档一类报社色彩浓重的交流。魏皇后和太子初听时还不适应,后来次数多了,一见两人碰上了开聊,索性吩咐宫俾端来各色吃食点心以果腹。

  这么一个举动原本有些“望梅止渴”的意思,却不曾想倒是吸引了九皇子的注意力。九皇子庄烈今年只有三岁多,正是还没断奶却喜欢吃东西的年纪。平日里魏皇后考虑甚多,并不许九皇子暴饮暴食,因此对点心瓜果一类的进食控制的比较严格。如今有了青鸟和薛衍这么一对一搭一档的实力逗硍,连魏皇后自己都掌不住了,哪里还管得了庄烈。所以不下两三个月,九皇子庄烈便吃的越发肥壮起来。叫永安帝瞧见以后,反倒称赞不已,只说男孩子就该这么壮壮的才好。

  不过薛衍这般点卯摸鱼带孩子的悠闲日子并没有享受多久,因为朝廷几十万大军开拔边塞讨伐吐蕃之事,朝廷需要调发粮草军备以配合前线作战。刚刚休养好了身体反朝当班的户部尚书许晦又被累病了。永安帝派御医前去诊脉看视,御医回来时只说许尚书需要好生静养,不可耗费神思,否则将有性命之忧……

  永安帝向来爱重臣子们,听了御医这样的回禀,自然不好叫许晦带病上朝。只得另外选拔能臣干吏接手户部之事。然永安帝又向来器重许晦,更认为户部尚书一职除许晦外,旁人再无法胜任。所以这工夫选人接手户部,一来要有威望能服众,二来要有能力能担重任,三来还要不恋栈权位……

  永安帝思来想去,且在心腹朝臣的建议下,想到了薛衍。

  作者有话要说:

  ☆、第71章

  大褚朝野上下人尽皆知,薛衍是以治世经济之道而闻名与天下。即便是一年前因“避难”躲于汴州,都能依靠水路商贾之便折腾出个繁华富盛的“小长安”来,如今永安帝任命他为户部侍郎代理户部尚书,接受替北伐大军准备后勤一事,实乃用人得当。

  便是前线大军闻听此言,也都深以为陛下之举甚妥……唯一觉得不妥的人便是薛衍,因为他原本清闲的日子没了。

  不过还好这个时候的吐蕃并非是十几年后那个兵强马壮的吐蕃,大褚却是那个军力横行天下的大褚,何况北伐大军中又有颜钧集这等老将坐镇,且有魏子期这样年纪轻轻却锐利无匹的少年将军领军,更有火药这样的冷兵器战场上的绝对bug加持,对阵吐蕃时便如摧枯拉朽一般,根本没有觉察到敌方的有利抵挡,便已将吐蕃大军冲残。

  当魏子期踩着吐蕃大军的尸首远望长安之时,根本想不到这个如土崩瓦狗般的草原部落,竟然是前世那个逼得大褚十万兵马束手无策节节败退陷入重围,甚至令薛衍不得不牺牲自己保全大军的那个纵横天下令人闻风丧胆的吐蕃大军。

  时移,世易,前世种种,恍若云烟易散。

  然而这辈子的相知相守,却刚刚开始。

  这是当魏子期带领朝廷大军班师回朝后,看到两仪殿上,站在永安帝身后捧刀的薛衍后,由衷而生的唯一想法。

  因大褚将士攻无不克,以极短的速度干脆利落的干翻了吐蕃大军,并且将吐蕃王庭泰半成员皆俘虏回长安,一面宣扬了大褚的武威,一面震慑了周边属国,令永安帝龙颜大悦,遂在太极宫两仪殿上大摆庆功宴,为凯旋的将士们庆功。

  而在庆功宴上,太上皇兴之所至,更当着众臣的面儿弹了曲《擎王破阵乐》,永安帝亲自持戈跳舞,满朝文武持箸击盘以庆。

  席间颜钧集酒兴上来,更是向陛下请求当庭剑刀舞。永安帝笑允,因大褚律例,文武官员入宫上殿需解刀卸甲,所以颜钧集并无趁手兵器。永安帝也不知道是喝大发了,还是玩脱了,原本按照律例,应当命千牛卫士解剑交由颜钧集剑舞,结果永安帝却将自己的佩剑解了下来交给颜钧集。颜钧集也毫不推辞的接过了永安帝的佩剑,正要即兴而舞之时,御史大夫许淹却起身劝谏陛下不得如此,又说颜钧集此举有违人臣之道,实为不该……

  此言一出,大为扫兴。永安帝当即意兴阑珊的收回了佩剑,就连颜钧集也对御史大夫怒目而视,暗暗责怪他多事。

  几位相交甚好的擎王府潜邸旧臣见状,少不得出头打圆场。及至颜钧集归席跪坐时,仍旧迁怒一般的向身旁之人抱怨道:“这个许老匹夫真是多事。我瞧他就是看不惯陛下信任咱们这帮子老臣。不过也难怪,谁让他当初是前东宫属臣呢——”

  一句话尚未说完,身旁之人已经低声劝解道:“将军噤声。此时人多口杂,莫要言谈惹出是非才好。”

  颜钧集不妨他如此说,不觉嗤笑一声,嘲笑那人太过胆小。

  那人见状,只得苦笑摇头,转过身去自去吃酒不提。

  庆功宴上的这一段小风波显然没有影响到筵席的气氛。很快的,在丝竹盈耳,舞袖翩跹的歌舞升平中,庆功宴的气氛又炽热起来。文武大臣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极尽欢宴,直至三更方散。

  次日乃是沐休之日。魏子期宿醉而醒,先是吃过了镇国公夫人特地给他们父子两个熬的醒酒汤,又吃过了一碗面权作早饭,登时备马出门,至卫国公府寻薛衍。

  彼时薛衍正在内室陪着平阳长公主逗弄薛泓,闻听门房来报,登时想起魏子期出战前向自己告白一事,忍不住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平阳长公主虽未妇人,到底是征战沙场的武将脾性,大部分时间心思并不算细腻。也就没有留意到薛衍在闻听魏子期登门时那一刹那的异常表现。仍旧以两人素日交好为由,命薛衍好生款待魏子期。

  结果魏子期进门向平阳长公主道喜并见过薛泓后,竟然提出要同薛衍骑马踏青,共游曲江之意。

  平阳长公主当然不会揽着儿子同好友出去游玩,登时欣然答应。又命下人准备好酒吃食,供薛魏两人尽兴。

  魏子期有“重任在身”,自然不能让薛家仆人打破了他的盘算,因此笑拒,又说他们游完曲江后,会顺便在附近的酒肆吃些东西,很不必预备奴仆酒食等。

  平阳长公主见状,也就不再强求。只笑命魏子期与薛衍两个不可敷衍了事,为了贪玩就不好生吃午饭。更不许空腹吃酒。

  “倘或叫我知道你们仗着年轻结壮就不爱惜身子,可别怪我罚你们今后再不许出去吃酒!”

  魏子期与薛衍见状,只得欣然领命。复而辞出。

  却说薛衍同魏子期一路打马出卫国公府,出长安城,却并没有直奔曲江,却是顺着官道一路闲散而行。

  时值春末,官道两旁分畦列亩,荠麦青青,有春风拂过,荠麦宛如碧浪般翻滚不休,魏子期迎着默默春分,策马笑看薛衍,口内问道:“君可还记得某出战之前,向君提出的不情之请?”

  “……君可愿与我共游天下?”

  ☆、第72章 一半正文一半番外,谨慎点击么么哒

  第七十一章

  闻听魏子期再次告白,一直思考了许久的薛衍几乎连想都没有想,脱口便道:“好!”

  薛衍的回答如此干脆利落,反倒让魏子期一时懵住了。他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薛衍,似乎不知道他为什么会答应的这么干脆。

  薛衍看着魏子期如此莫名的神情,不免笑出声来,旋即说道:“因为我也喜欢子期兄啊!”

  薛衍说完这句话,脑海中不觉浮现出第一次见到魏子期时的惊艳感觉,颇为郑重的点了点头,向魏子期笑道:“大概是从见过子期兄的第一面起……就喜欢上子期兄了吧。”

  魏子期倒是没想到自己率先告白,薛衍竟然能说出这些话来。登时便觉得脸上烧烧的,耳朵热热的。他有些不自在的低下头,复又抬头,笑向薛衍道:“那真是太好了。”

  我喜欢你的同时,你也喜欢我,那真是太好了。好到……魏子期一时竟觉得有些手足无措,他有些紧张的握了握手中的马缰,沉吟半日,方才问道:“我们……等会儿去哪儿?”

  薛衍想了想,也不知道该去哪儿。因见到官道两旁的景色以及官道通往的方向,不觉笑道:“顺着这条官道一直往前走,倒是快到骊山了。既然我们都不知道该去什么地方,不如去卫国公府在骊山的温泉庄子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