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农门徐氏第21节(2 / 2)


  可就在扒了两口饭以后,她猛然想起了一事。好像以前......琴姨跟娘两个人说起过要结亲的话吧,说的难道是君苗和兰花两个人?瞄了眼上首坐着的褚氏,从她不自然的表情中得出了确定的答案。

  徐书怡心里暗暗吃惊,面上却不动声色地道:“早听娘说了,君苗定下的姑娘,不但品貌人才出挑,嫁妆还丰厚,我呀,得好好恭喜恭喜琴姨他们了。”

  也不知道荣氏是不是故意的,只见她感兴趣地问道:“大姐,你家兰花翻过年就十四了吧,说亲了没有啊?”

  徐书怡当然不会和她说秦雨的事,装着很严肃的样子道:“姑娘家,哪那么容易说亲?我和孩子他爹肯定要好好挑一挑的,人品,长相,家世,婆母,前途......总要好好相看相看,你说是不是?”

  荣氏笑道:“是是,姑娘家可不比小伙子。”

  徐书怡懒得和荣氏继续纠缠,转头对褚氏说道:“娘,要不我送来的那匹蓝布......先给琴姨?等过年来,我再给娘捎上一匹。”

  褚氏回道:“不用,不用,我穿的衣裳有。那匹蓝色的,就给你琴姨送去。”

  荣氏听得着急死了,就差没说“你不要,我要啊!”的话了,偏这个时候她注意到了丈夫的瞪过来的眼神,想了想终是把话咽回了肚子里。

  第44章诱导

  徐书怡让崔长河留下陪娘说说话,自己一个人拿着匹布去了曹家。

  范氏见到她,颇有些意外:“月桂,什么时候来的?快进屋坐。”

  “琴姨,有好几个月了吧?”徐书怡说着将手上的布递了过去。

  范氏没接,嘴里嗔怪道:“你这是干嘛?给你娘拿去。”

  “我娘那里有,你不用和我客气。”见范氏不接,徐书怡遂把东西放到了桌子上。

  曹家家中此时只有范氏一人,她给徐书怡上了一杯茶,接着问候了几句。

  两人又一起说了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后,徐书怡起身提出来告辞:“琴姨,时候不早了,我还要赶回家去,下次再来叨扰您。”

  范氏点点头,送徐书怡到了门口。

  这时,徐书怡突然想起曹君苗定婚一事,笑着道:“差点忘了恭喜琴姨,君苗定下亲事了吧?”

  一说起自家孙子的亲事,范氏老脸一红,不由地显出尴尬之色:“月桂啊......”

  话才起个头便被徐书怡打断了:“琴姨,我们兰花也开始议亲了,小伙子人不错,明年说不准也能定下来。”明显瞧出范氏神色的她,赶紧加上这一句。

  范氏瞬间明白过来,感慨道:“月桂,你是个好的,我一直都知道。可惜啊......唉!不说了,我也盼着你们家兰花有桩好亲事呢。”

  徐书怡笑道:“会的,我相信几个孩子都会好的。”

  范氏从手腕上卸下一只镯子,硬塞到徐书怡的怀中,说道:“把这个带给兰花。你别忙着拒绝,这东西不是给你的,你可做不了主。我是兰花的姨婆,兰花要定亲了,我怎么能一点表示都没有?说出去让人戳我的脊梁骨啊!”

  徐书怡顿时哭笑不得,婉拒道:“琴姨,刚刚开始,还不一定能成呢。等成了以后再说吧。”

  范氏故作生气地道:“不成难道就不能拿我的东西了?那你把布收回去。”

  “呃......”徐书怡词穷了,自己是小辈,来看望长辈还双手空空的,这......怎么能行?但反过来说,长辈不给小辈东西,在她看来就是很正常的事。

  苍天可鉴,她提起兰花的事情并不是要长辈的东西啊,手里的这只银镯子比那匹布值钱多了好不好?

  “秦姨,我跟你说......”徐书怡再次试图开口。

  “行了,不是还要回去吗?你看天都暗了!我不跟你说了,我忙得很。”没想到范氏压根不给她机会,居然转身就走回屋去了。

  徐书怡抬头望了望天空,琴姨她老人家......到底是从哪看出来的天已经暗了?

  苦笑着摇摇头,她心道:“好吧,下次过年来的时候,一定要记得送上贺礼。”

  其实她来曹家前也想到了,但身边确实没有多少值钱的物品,只能先说声恭喜以示祝福之心了。

  此刻还在榆钱村的徐书怡万万不会料到,十里之外的上河村家中,她那个“好二媳妇”正在给小姑子崔兰花洗脑呢。

  西厢房屋里,崔兰花把睡熟了的小侄女轻轻放到她母亲的身边。孩子才放好,不防她二嫂开口留她了。

  “兰花,你陪我聊一会。我整日在屋里闷的,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

  崔兰花自然不会拒绝,露出些许笑意道:“成,我陪你聊会儿。二嫂想聊什么?”

  方氏嘴角微微一翘,说道:“我听你二哥说,好像郑家的春花定亲了?”

  崔兰花道:“嗯,定下了。”

  方氏别有用心地冒出一句道:“说起来......春花比你大了没几个月吧。她的亲事定下了,可你这边......”

  崔兰花当即变了变脸,耳根子悄悄红了。好在她也知道秦雨的事情不能乱说,对方氏回道:“爹娘他们自有主张,再说我年纪也不是很大。”

  方氏摆出一副诚恳的模样,劝道:“话可不能这么说。姑娘家,一拖二拖,很容易年纪就被拖大了。再说了,定亲不是简单的事情,就算定了也还能反悔呢。要是真遇上个不好的,吃亏的还是我们女人。所以说,趁早定下来的好,就算后悔了也可以早点退,不会太耽搁时日。郑家春花不就是个例子吗?”

  崔兰花嘴唇翕动了几下,没有说话。春花的事......她其实有听到过一些闲话,有说郑家做人不厚道的,也有说姚家人不厚道的,两家从五岁起就定下的亲事,怎么说悔就悔了呢。

  但不知为何,她心中隐隐有种感觉,提出退婚的应该是郑家。想起前面在春花屋里看到的各种首饰绢花,她好像也有点明白了。

  方氏只当自己这位小姑子害羞,继续说道:“二嫂是过来人,知道找人家应该找那种门当户对,知根知底的。对了,还要离家近一些,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嘛,离乡人贱。你说我的话有没有道理?”

  崔兰花点头道:“二嫂说的是。我也不愿离爹娘他们太远,离得近了,我尽孝也方便一些。”

  方氏一拍掌道:“可不是吗?你看看我,娘家翻过一座山头的距离,有个什么事,他们来看我多容易!”

  顿了一下,她用很温柔的声音道:“兰花,其实啊,要是你能嫁到有亲的人家,亲上加亲,不但不用担心以后的日子会过不好,还能经常回娘家走动,两全其美,多好!”

  崔兰花腼腆地笑了笑,说道:“有爹娘考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