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历史]大汉首辅_73(2 / 2)

  丞相府开在武库附近,张贺坐车过去,到了门口,请人通禀。丞相听说张贺带着竹纸上门,就将人请了进来。

  “拜见丞相。”张贺规规矩矩地行礼道,“这是您要的两筐竹纸,我特地命人挑选了纸质优异的,还请您收讫。”

  庄青翟信手拿起一张纸,放在眼前看了看:“这竹纸果然名不虚传,御史大夫有你这样能干的儿子,在陛下面前深得宠信,真是令人艳羡。”

  庄青翟当过太子少傅,后来又被刘彻提拔为丞相,因此对于做过伴读的张贺来说,这也是他的老师,他对庄青翟说话时语气非常尊重。但庄青翟当了丞相之后张贺就再也没与他面对面交谈过,此时两人客套了几句,张贺就觉察出对方话语里隐藏的冷淡意味来。

  丞相在刘彻手下本来就过得憋屈,自从刘彻抬内朝之后,两个大司马地位都压着丞相,现在连三公的御史大夫张汤都非常受皇帝重用。张汤向来禀承武帝的旨意,请求制造白金货币及五铢钱,垄断盐铁的生产和买卖,排挤富商大贾。还公布告缉令,剪除豪强兼并的家族,舞弄文辞,巧言诋毁以辅助法令的施行。张汤每次上朝奏事,谈论国家的财用,常至日暮,武帝甚至忘记吃饭。丞相形同虚设,国家大事都听张汤的意见。官吏们想要从中侵夺渔利,又会被张汤严厉地依法治罪。因此公卿以下的官员,直至平民百姓,都对张汤有所不满,张汤在朝中树敌甚多,在当御史大夫之前严厉地处理几件大案又得罪了不少人,之前李姬的远方亲戚想要加害张贺就是因为张汤当廷尉的时候严厉地处死了他的好友,杀鸡儆猴。

  对于主张儒学的庄青翟来说,主张严刑酷法的张汤在朝堂之上一向和他意见相左,再加上张汤是皇帝面前的红人,身为御史大夫权势竟然也压过了丞相,怎么不令庄青翟心中暗自生恨,因此对着张汤的儿子张贺也淡了那份师徒情谊,话里话外间透露出不甚友好的意味。

  既然如此,张贺也就不留下来自讨没趣,匆匆道别之后就往丞相府外面走去。在经过前庭的花园时,被迎面走来的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撞了一下。

  张贺踉跄了几步,被石蒙搀扶着站好,他抬起头来,却看到那个看起来四十岁左右的汉子站在离他不远的地方,斜着双眼,一脸不善地看着他。

  张贺踉跄了几步,被石蒙搀扶着站好,他抬起头来,却看到那个看起来四十岁左右的汉子站在离他不远的地方,斜着双眼,一脸不善地看着他。

  “这位大哥,我走路不慎与你相撞,但也是无心,还请见谅。”既然是丞相地盘,张贺这礼貌还是要做全的。

  谁知道那人根本不领情,反而从鼻子里冷哼了一声:“我道是谁走路这么不长眼睛,原来是御史大夫张汤家的大公子啊,果然父子两人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都是眼高于顶。”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六一快乐!开始尝试写连环撕逼……等这个部分结束两个人就可以再长大一点谈个恋爱了

  我再看看撕逼过程中能不能穿插一点撒糖

  第68章 山雨欲来

  “你这人怎么这般不讲理, 明明是你先走路不长眼,撞到了张贺。”石蒙是个爆性子,看到来人对张贺出言不逊, 马上反击回去。

  “哦, 我当是谁呢?一个小兵, 竟然敢对丞相长史不敬?”来人冷眼看过来, 语气中满是不屑。

  张贺听到对方自报家门,才反应过来,这就是历史上和自己的父亲张汤掐到团灭的丞相三长史之一啊,这几个人都不是好惹的,张贺不想在丞相府和对方起冲突, 就扯了扯石蒙的袖子, 又对来人说道:“长史大人想必不会和小后生一般见识,我这位侍卫为人比较耿直,向来不懂士大夫那套弯弯绕绕、隔山打牛的本事,还请海涵。”

  他这番话一方面是要护住石蒙,一方面还是讥嘲了长史那自视甚高的腐儒作风,对方被他气笑了:“好一个伶牙俐齿的小侍中。”

  “过奖过奖。”张贺一脸淡定, 扯着石蒙就赶紧绕道离开了。

  出了丞相府之后, 石蒙还偷偷低头问张贺:“刚才那个人是谁啊?怎么对你很凶?”

  张贺摊手道:“我也不认识他,大概和我爹有仇吧, 不如石大哥你去打听一下这人姓甚名谁。”

  石蒙果然就跑去找看门的打听了,不出一会就回来对张贺说:“此人是丞相三长史之首朱买臣,也是做过皇帝侍中的, 据说骨子里颇有些清高。”

  “原来是他。”张贺喃喃道。

  “什么叫做原来是他?你认识他?”石蒙一头雾水地问。

  “不,我不认识他,只是久闻大名罢了。”毕竟这可是张汤传里记载的导致张汤自杀的关键人物。

  这朱买臣是西汉时期一名穷困的儒生,四十多岁了还非常落魄,因此妻子坚决要求要和他离婚,大名鼎鼎的覆水难收的典故就是从这件事演变而来。刘彻登基之后,朱买臣在会稽郡当差役,奉命押车来到长安,遇到了当时任中大夫在少年天子身边颇受重用的同乡人庄助,庄助向刘彻推荐了他,刘彻召见朱买臣之后赏识他在儒学上的学问,让他和严助一起当中大夫作为皇帝的智囊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