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再花五百亿[穿书]_88





  因此新区除了建厂,还要将生活配套和住宅都建出来。哪怕这些同步都建好,要让职工适应新区的生活也不是一蹴而就,肯定要时间慢慢适应培养。

  还有一个关注点,也可能是当地政府最头痛的问题,就是厂子搬走了之后留下的这些旧厂房该怎么办呢?一些危房拆平,变成居住或商业用地;但一些有历史文化底蕴好看又坚固的厂房,就那样拆掉么?

  “阿贤,吴天佑看上的是哪块地?”庄算从新区回到老城区之后,在老街找了一家当地特色餐馆吃饭,一边吃一边聊。

  白有贤将手里的纸质旅游地图摊开,指着其中一大片老厂房

  “厂子搬走之后呢,这边的厂房和生活区怎么办?”庄算以仅有的那点知识,推测这一大片旧厂区因为已经在繁华的城市核心,地价比新区高的多,拆迁安置完,做成熟地放出来,吸引更多企业来竞拍,对于政府而言收益肯定比许给旁人要大。

  当然不排除原本的企业筹集资金,回购这样的宝地,按照城市整体大规划建设新的商业区、住宅区。但肯定是要竞价拍地,而不是低价拿地,这样才能让政府收益最大化。

  “吴天佑想投钱给厂子或者再拉一些靠谱的开发商,依靠竞价吃下旧厂区这片地。不过八千万显然不够,政府就怕买地的倒腾地皮不盖房子,所以要求高额的注册资本以及详细的建设计划,竞拍的时候还要提交设计方案的。买地、再找个设计单位做设计,然后限期开盘销售,一堆捆绑条件在,吴天佑就算钱能凑齐自己也玩不转。

  他之前找了一些人,可能找来的人都是冲着赚快钱来的,各怀心思。我这才能辗转打听到了消息。刘宏也透露了几句,我那时候套话,说万一新区没有合适的项目了,是否还有别的考虑。刘宏就顺嘴说了那个竞价拿老城区地的事。他很是不屑,觉得新区地便宜,同样的钱买更多的地才划算,什么新区老区放在帝都还不如一个cy区大,地价肯定能涨的差不多。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多囤地,未来的利润会更高。

  另外老城区还有拆旧和回迁安置的负担,协调各方面关系,买了地又捆绑了那么多附加条款不好脱手,各种麻烦接踵而来,不是专业做地产的公司,会牵扯太多精力。”

  听着白有贤这样说,庄

  “基本能确定。资格要求据说是要在当地注册公司,注资一个亿以上,越高越有优势。”白有贤解释了一句,猛然意识到庄算的用意,“你是想在这里拍个地王出来,一争高下么?虽然注册公司对我们来说不成问题,资格上应该能符合条件,但在这个城市我们人生地不熟的,而且这个区域并不能支撑我们那种高端的豪宅客群啊。”

  “我是想光明正大竞价拍地。但不做豪宅,要针对这个区域进行城市更新。做一个包括普通住宅、写字楼、高端一点的公寓和商业的综合体,在老厂区里再造一座新城。这个项目将成为当地旧改的典范,为政府实现腾笼换鸟、改善老城环境、提升区域经济的理想业绩。”庄算将早已被后世验证过的理论,捡着精要的观点一字一句的说着。

  在饭店里庄算只简单讲了一下这个“先进”的理念,并没有展开。

  等回到了酒店内,关上了门,只剩下他与白有贤两个人的私密空间,白有贤终于按奈不住的追问:“你说的这种综合性的城市更新项目,听起来的理念果然很高大上。但要涉及到各种物业类型,还要解决拆迁回迁,旧的厂房要择优保护,新的楼还要建设,一番蒸腾下来,我们真的有利可图么?”

  庄算一本正经的表态道:“我们先不要想后面的获利,而是想想怎么能拿到项目。

  政府差的不仅仅是钱,他最终会将项目给谁,肯定还有别的不能明说的评判规则。卖地竞价,价高者得图那点钱只是一票买卖,而且这些钱都是上交的又不能私人用。那些领导们,或许更喜欢的是用这个项目博名声要政绩。

  城市更新是老工业城市转型的必经之路,谁能先做出经典的项目,完美解决他们发愁的问题,同时赚点钱,自然是锦上添花。我推测,政府捂着一直没有动这些旧厂区,也可能是存了类似的念头。这个可能还要再去摸一摸,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否则只是拆了旧厂房盖点新房子卖掉,能给当地带来持续稳定的税收么?

  “我懂了!单纯做住宅没出路,我们要加大商业比例,盘活商业和办公,将整个地块当作一个新的经济驱动来考虑,住宅只是微末,着重渲染烘托的都是建设好了新项目,招商引资,创造就业,持续不断给区域造血。”白有贤本身有金融和经济的底子,很快就跳出了住宅的小圈子,而是将项目的立意拔高了一个层次,激动道,

  “别家开发商还在争论住宅是不是豪宅、户型配比怎么弄,外立面用涂料还是贴瓷砖,整体风格抄哪个外国的小镇,将商业只当成住宅的配套来考虑,连办公楼都打算变相搞成住宅卖,格局太低了。我们这个立意一出来,肯定能打动政府。”

  作者有话要说:又到月底了,没用完的营养液投给我啊,不用就会清零了。谢谢大家支持!

  第54章老爷子召见

  “就是有点费钱?”白有贤激动之余喃喃自语道,“商业和办公的楼宇建设,肯定比住宅标准高,成本也高。万一卖不掉,或者卖不过成本投入,那不是亏了?所以别家都尽量多做住宅,压缩真正的商业规模,顶多是弄一些底商。”

  庄算心里想的就是多花点钱出去。至于这个项目是不是为了赚钱都是次要的,在吴家和刘家为图利而胶着的城市,他们能做真正的实事,配合当地政府为改变城市环境风貌,为切实解决百姓就业生活做一点事。

  说白了还是贫穷限制了庄算的想象力,国际学校那种每年稳定收益一个亿的数字,已经填满了庄算对金钱的渴望,哪怕这里面几千万用于支付员工工资和福利,剩下来的钱也多到他不知道该怎么花。

  有点盈利,没有败光家产,理论上他就有机会继续留在书中世界。他也的确兢兢业业在花钱啊,投资地产啊,这些都很符合书中的设定和他的身份。

  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庄算安排道:“分两步走,一队人马安排下去,看看正规的拍地资格怎么获取,另一队交给设计部,先来找一流的设计公司一起来实地踏勘,做城市更新的设计,不限额,不要用卖房子的思路束缚设计师的头脑。”

  白有贤不解道:“参与拍地的资格这事好弄,我会尽快安排人手注册公司与相关部门接洽落实。但地还没拍下来,就让设计公司大范围介入是不是太早?哪怕只是做到方案深度,一流的设计公司的设计费起码也要二三百万吧?万一……”

  “既然是带方案来拍地,大家都要付出这种成本啊?”庄算明白,现实世界许多开发商忽悠着设计公司一起来拍地,地没落设计费是不会给的,顶多承诺支付一个拿地研究的不到十万块费用,或者是月费几万养着某一个设计小组,专门做拿地。

  这种情况虽然看似节省了前期设计成本,却也大大的降低了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一分钱一分货,几万块的拿地方案,做多了都是套路活,谁会给你用心做?效果图恨不得都是一套,随便修一修又是一个“新”方案,以降

  庄算对这种行内潜规则理解很深刻,另外设计虽然重要,在拍地的时候成本的限制更是影响决策的。许多项目方案做的花里胡哨,政府听得意动,可最终因为地价过高成本投入太大而放弃的比比皆是。每次甲方拿不到地,就说方案做的不行,其实还不如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公司钱不够,底气不足?总让设计背锅,设计只能呵呵。

  “我听说别家规模较大的房地产公司,都是与设计院签个协议,专门做拿地方案,按件计费,或者是每月给几万块,但凡市面上出一块地,他们就让设计院做一块研究。”白有贤提醒道,“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好的设计公司,签署这样的协议,在拍地前让他们介入,将来就算没拿到地,成本上也有所控制。”

  庄算点点头,不想打击白有贤的积极性,毕竟白有贤是从公司节省成本角度考虑问题,他只委婉的说:“找设计单位这个事情我自有打算,另外我们不是专门以招拍挂做住宅或商业地产开发的公司,不是月月都买地,也不是什么地都需要做方案。和设计院之间是不是签署特别确定的合作,这种暂时还看不出必要性。不过目前这个城市更新项目,我建议是下点本钱,做好方案。不能只当一个拿地的那种,而是切实考虑到未来拿到了地是不是能照样干下去,做成一个经典项目。”

  白有贤也听出来了,庄算这是先下本钱,弄一套能说服政府的城市更新方案,然后再高价拍地。至于这项目将来能不能像只做豪宅的纯高端居住社区那么赚钱,庄算压根没考虑,或者说钱不是影响他决策的重点。

  跟庄算相处了这么久,白有贤逐渐感觉到庄算不把赚钱当回事的这种心态了。无论是在帝都、杭城、sd省cq区,还是现在又到了这座城市,庄算想的都是更高层面的东西,以这样的格局去拿项目,才能与相关部门谈到点子上,获得更多的支持。他心照不宣的应道:“好的,让设计部周总监立刻开始着手操办。设计费预算上不封顶,地拍不拍,是否能拿下,也不影响设计费的支付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