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9节(2 / 2)


  “主君,主君曾让我悄悄去过石乡,确定一个叫孟庆的故友生死,后来我还随着主君去祭奠过此人!!”

  石乡,正是杞王身死地。

  “还有,主君在去年和前年,曾多日与缙国黎云和陈国静陵君等人私下会面,我当时还以为,是稽候有异!”

  “后来,还有张允……”

  韩菀道:“你别急,从一开始,细细说与我听,但凡是你觉得有可能涉及的,都说。”

  “是!”

  罗平坐下开始回忆,在他的讲述下,韩菀终于大致拼凑全部真相。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还差个尾巴,很快就来哈宝宝们!(*^▽^*)

  第69章

  其实郇王的心思,韩伯齐知道得很早。

  大约五年前,几乎杨膺李翳刚开始动作不久,他就敏锐察觉了。

  几乎是马上,韩伯齐就决定转移离开。

  郇王为的是什么,他一听即明,一国之君,难以抗衡,郇国已非久留之地。

  韩伯齐表面不动声色,实际立即着手准备。对方有所顾忌,不敢摆明车马,用的是悄然无声布网的策略,韩氏庞大,起码得几年时间。

  有这几年时间,足够韩伯齐理清郇国产业,并在中原关东其余几国做好应对准备,等到了适当时候,抛些诱饵,再送走妻儿,他旋即遁退,金蝉脱壳。

  事涉韩氏及一家大小,韩伯齐慎重可想而知,计划很完备,只要按部就班,韩家必能全身而退。

  可最后为何会这样呢?

  世事变幻,往往谁也无法预测。

  谁曾想中间发生了一个意外,直接导致韩伯齐决定中止并改变了原先的计划。

  他确实遇上了遁逃的牧伯,并从对方手里接过玉玺及血诏。

  ……

  梁炀王末年,天子宠爱姝姬,废黜申后及太子召。申后太子召逃离王宫,炀王依旧不依不饶,欲杀死已逃到申国的太子召。

  太子外祖申侯联合缙鲁等诸侯,兴兵大举攻入梁都,最后成功杀死昏君,拥太子召登位。

  强盛大梁自此腰斩,新天子在诸王侯的护送下,东迁新梁都。

  可这样的登位的天子,实力大降,才有了之后的诸侯国坐大,后来甚至僭越称王。

  再说当时,申国有大功,可惜天子外祖在大战中死去,其子友继承祖业,被加公爵,多代丞相,权力越来越大。

  至如今,这一代申王野心蓬勃,王权已式微。时诸王侯已逐渐脱离中央掌控,交战频频,乱世伊始。

  而申王好战,勇武,连伐三战,缙昭绪三国大败遭遇鲸吞,威慑天下,震得诸王侯不敢动弹,乱世这才按下了暂停键。

  不过冰封湖面,暗涌巨大。

  而中央,三战过后,申王已彻底掌控梁京朝堂了。

  天子郁病而亡,少主即位渐长成,只申王咄咄逼人,双方发生了不少摩擦,在天子再一次夺权失败之后,申王生了替换之心,他欲杀死这个不听话的天子,另扶傀儡就位。

  天子知自己命在旦夕,也很明白再这样下去,神器必被窃。他当机立断,被杀前夕以血书诏,连同天子玉玺一起,交于心腹牧伯送出,令其找到被流放的杞王,让杞王持玉玺奔郑国王叔闵,登基起兵伐申。

  但这事很快就被申王察觉了,申王立即囚禁天子,急追玉玺。

  风声鹤唳,全京戒严,牧伯几度差点被搜出,死士心腹死战将要殆尽,血迹斑斑,强弩之末。

  他在心腹死士的护卫下再度勉强摆脱追兵,仓皇逃进一处别院。这别院在戒严前正行宴,滞留的人很多,他在这里遇上了韩伯齐。

  命心腹将韩伯齐引出,屏退随侍,他双膝着地血泪斑斑,“我等忝为姜氏子孙!如今,玺诏唯尽托贤弟之手矣!!”

  天罗地网,逃无可逃,在这等情况之下,牧伯只能赌一赌!将玉玺血诏托付于姜氏嫡脉的郇国东阳君。

  匆匆话罢,他旋即离开,以身牺牲,竭尽所能绕了很多地方,为韩伯齐做遮掩,在翌日傍晚终于落于申王之手,车裂而死。

  他赌赢了。

  东阳君,姜姓,韩氏,名伯齐,乃功盖千古开国文王的少子嫡脉。

  韩王乃文王少子,武王同胞兄弟,随父兄征战四野,战功赫赫,后受封韩地,为第一代韩王。

  身上流淌着文王血脉的韩伯齐,并未犹豫多久,毅然将此事抓在手中,并全力以赴。

  可惜的是,杞王流放燕北已死,而王叔闵亦随即被申王重创灭国并杀死。

  一下子就落了空。

  其时天子早崩,傀儡上位。

  牧伯深知燕北艰苦,心里也怕杞王身死郑国弥难,嘱托韩伯齐若有万一,就将二者另托贤主国君罢。

  很悲哀,不管是韩伯齐,还是牧伯,都很清晰地知道,如今的大梁只怕气数将尽了。申王一死,现存诸侯国之间很快就会展开混战,胜者,将得天下。

  韩伯齐当然希望此二物托于姜姓诸侯王手中,可文王血脉时至今日,已七零八落,有文王血脉且仅剩的诸侯国君,要么国小孱弱,要么平庸无能,实不足为天子。